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手墓款识之文凡二十卷笔墨最为精妙其讨论有/出于博古考古二图之外者此卷流传不专一氏迄)
 (未有刋本明季南州 朱谋堙
始序而刻之前有张雨/赵孟頫杨伯岩周密柯九思干王伦徒泰不华王行)
 (周伯温丰坊诸跋字皆题其墨迹也书嫏 (第 40b 页)
  梅隐诗什序
木植之在天下多矣独梅称百卉之魁彼其固阴冱寒
万木僵仆而琼肌玉质傲睨山谷间回视凡葩俗卉驰
骛于豪奢侈美之地不啻舆台矣隐民逸士羡慕而培
埴之其为德之似乎上饶徐饶彰父忠信悫实士也杜
门求志不乐仕进所居多大梅每相羊其下理融心契
慨然叹曰孰使予不遇于时而乐焉忘返者非梅耶遂

号曰梅隐缙绅君子多为赞咏之其所以发 明隐之

义者矣然隐者显之对隐正所以为显也寓情草木云
乎哉想夫宴坐清适芳馨四来岁寒高节永保贞固视
夫轩裳圭 (第 12b 页)
组渺渺然罗浮一梦中矣乃今圣明在上将
使髦俊之士版筑之英从容庙堂之上是以状元及第
之荣宰相调羹之用皆于梅比兴焉饶彰远在林野而
声誉蔼然我不知君终隐于梅乎梅终能隐于君乎于
是仿小山丛桂赋招 隐之
辞曰岁晏兮冰雪謇孤芳兮 (第 12b 页)
章之多。独于隐之义。岂无别般提说以明其意乎。第隐是不可见闻之谓。则无可依仿为说。故就天地而因鬼神。以 明隐之
能著见。如上节鸢鱼。以明道之费也。 …… (第 233L 页)
必以鬼神言之者。 隐之
实体。天道是已。而天道之运。鬼神是已。今夫鬼神虽是气也。而大而天地之运。日月之明。小而一尘之微。一息 …… (第 234H 页)
诚。故其体用。至微而能显。其范围。至大而包小。举其微而显者观。则是即道之隐而费。拈其至诚者言。则是即 隐之
实体。故于是乎特引鬼神之不见不闻。体物如在。以明其微而显。末乃以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总结之。以明其 (第 234H 页)
隐之
实体焉。微即 (第 234H 页)
隐之
谓也。诚即 (第 234H 页)
隐之
实理也。非独说隐而已。露出其实体而特揭言之。则此章之不主隐而明其义者。十分无疑矣。○诚之一字。始见于 …… (第 234H 页)
 按不见不闻。是指鬼神之无形声处言。即隐也。体物如在。是指鬼神之无物不在发见昭著处言。即费也。先言不见不闻。而继言体物如在。则可见其主隐说而明其隐而费也。此虽鬼神之隐而费。而观下文结辞所谓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是夫云

云。则其因鬼神之隐而费。以明道之隐而费者。章章明矣。朱子曰。不见不闻。此正指隐处。饶氏曰。前章详于费而不及隐。此章推隐而达于费。以发前章未发之意。又曰。此章即鬼神之费隐。以明道之费隐。观鬼神之体至隐而其用至费。则道之用。所以至费者。岂非有至隐以为之体乎。观此数语。则此章之为主隐说。以发前章未发之旨。而因鬼神之隐而费。以明道之隐而费者。断无可疑矣。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按微字指隐言。诚字指 隐之
实体言。微之显。即隐而费之谓。诚之不可掩。即道体自然昭著之谓也。每就鬼神上看。故疑其与上下章不相联属 (第 234L 页)
 鬼神章推隐而达费。程子所云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迹。是指费处而言。非指鬼神之本相而言。然其能如此者。鬼神实然之理。此经所以曰鬼神之为德也。张子所云二气之良能。朱子所云阴之灵阳之灵。至而伸反而归者与夫性情功效者。皆此也。其曰体物而不可遗。又以 明隐之
非空无也。其曰微之显诚之不可掩者。又以推本鬼神之德。以明夫阴阳合散。无非鬼神实然之理也。鬼神固可以理 (第 413L 页)
子者也。以周公薨。故不称王。隐公摄而不克复子者也。以鲁公薨。故称公云云。其下又引曾子问及季康子事。以 明隐之
摄为礼也。愚尝读春秋经传。而取质于二子之说。则欧阳子言则正矣而未必得其实。苏子得其实矣。而引据又未当 …… (第 335L 页)
则不书葬。而鲁君之见弑者。辄书之曰公薨。曰葬我君某公。乌在其为正名而定分耶。据此而推之。孔子未尝不知 隐之
为摄。而有不可不称公者存焉。故称公者。亦可知也。此所以欧公之言。正则正矣。而未得其实而苏公之非之也当 (第 336H 页)
矣。然其不能辨 隐之
摄与周公之摄。似同而实不同。而一例论之。则亦不乎乎谬也。何谓 (第 336H 页)
隐之
摄。与周公之摄不同也。周公之摄。摄其政也 (第 336H 页)
隐之
摄。摄其位也。 …… (第 336H 页)
薨之后。左传虽曰立而奉之。而其立也立为太子。则太子非正君也。经曰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公会戎于潜。则可知 隐之
于盟会。以公往也。又曰公矢鱼于棠。则可知 (第 336L 页)
隐之
于游猎。以公往也。又曰公伐邾公。败宋师于菅。则可知 (第 336L 页)
隐之
于征伐。以公往也。盟会游猎征伐。皆以公往。而自以为非正君。吾不信也。盖虽曰让矣。而彼但有太子之号。虽 …… (第 336L 页)
与王莽之摄皇帝。同勘于恶逆之科。况可许其为公乎。苏公之见。盖未及此。故以周公之摄。为摄王之位。而又以 隐之
摄。为得乎周公之礼。是不但不知 (第 337H 页)
隐之
为非。乃使周公之圣而不得为是。可不惜哉。至于所论曾子问摄主说。亦与周公摄位说一般。夫礼莫大于正名。而 …… (第 337H 页)
至于灭伦常悖礼义而不知止。则又鱼之知觉所未之有者也。其亦不可以有人之形而谓之人也明矣。故孟子曰。无恻 隐之
心。非人 (第 342H 页)